公共咖啡馆 2024年城市更新提速:全国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5.8万个,成都等多地政策加力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 政策努力加速城市更新
新华社记者 胡 徐、郑俊天、隋福义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的数据,到 2024 年,全国将新增 58,000 个旧城乡小区,超过每年 54,000 个的目标。
今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国城市更新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相继研究推动实施城市更新,各地也加大了政策出台力度。
多点开花 城市更新提质加速
天气好的时候,住在成都锦江区金虹园的甘阿姨和邻居们喜欢在小区的院子里搬椅子晒太阳。“以前,路上坑坑洼洼,雨水汪汪,过道漆黑,电缆凌乱,大家都想搬出去。”甘阿姨说:“装修后,地板焕然一新,走廊整洁,雨水排污也分流,大家都舍不得离开。”
2024年,成都市持续推进旧城区改造,全年改造社区455个,同比增长209.5%。
放眼全国,很多地方都在不断加快城市更新的步伐。驱车前往上海普陀区的“真境”区域,那里的商业综合体、写字楼、影城、公园、住宅等功能一应俱全。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上海市中心最大的城中村,红旗村。
“城市更新不仅改善了城中村破败的面貌,还通过为鸟类更换笼子,使行业升级。”红旗村委原干部桂伟军表示,这里以前有很多传统的一级市场,但现在正在成长为数字科创产业集群。
2024年,上海加快推进“两老一村”改造,全市完成13.6万平方米零星老旧改造项目,完成31.11万平方米老房改造项目,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21个。
这是 2024 年 10 月 2 日拍摄的天津意大利租界钟书店的照片。该书店是天津市中心城区更新升级的行动项目之一。新华社记者孙凡月摄
在天津,土地、工业、商业、学术界、铁路覆盖、景观建筑等各类资源活化更新工程纷纷分类推进。目前,天津市已批准招标城市更新项目29个,仙农大院、机床第一总厂等2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24 年,城中村改造扩大到 300 多个城市,实施 1790 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破旧城市房屋 7.4 万栋。
多方力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目前,中国城市发展已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相结合,统筹推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和质量提升,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体检先行,后更新,体检问题是现代化的重点。“我们持续更新完善体检指标数据库,建立常态化群众参与机制,从住房、社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六个层面,系统地发现围绕群众的难点和城市发展的短板。”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市更新处副处长魏海军表示,天津市目前正在组织编制《2025年城市更新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年度建设和投资内容。
在成都,原本是工业用地的蒙柴湾地区,在城市更新时将河边小巷改为步行街区,将 7 条大街小巷连通在一起,沿街引入书店、咖啡馆、餐厅、文创空间,川剧社和具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剃头店也得以保留。
成都蒙柴湾区改造后。(照片由马振宇提供)。
“城市发展没什么大不了的,尤其是在老城区,有必要将城市更新与历史文脉的保留有机地结合起来。”“成都帕克城建设发展研究院院长陈明坤说。
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重塑城市的形象和功能,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涵。在上海,从城中村重生而来的盘龙天地商圈,在将历史文脉和新功能植入古城空间肌理的同时,仍在寻求新的改变。
这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正在全力以赴振兴低效用地,实施区域更新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双提升。
根据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的部署,2025年,我国将规划实施一批城市更新改造工程,全面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社区改造任务。同时,将继续实施社区成套建设、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旧街区更新改造、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等民生工程和开发项目。
多措并举完善可持续城市更新机制
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项目。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创新探索,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宇认为,城市更新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需要深化城市建设、运营和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
目前,各地都在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更新的创新探索
为促进存量资源活化利用,江苏省苏州市支持各类实施单位利用存量建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允许建筑使用功能临时变更,建立功能转换正反清单,保持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使用五年过渡期不变。
为进一步加大城市更新资金保障力度,重庆市将政府专项债券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资金来源,挖掘项目长效效益,做好“肥瘦撮合”,加强各类资金整合。
为加强资源统筹规划和产业规划,成都市指定了78个重点更新单位和119个通用更新单位,各区政府将组织编制更新单位实施方案,加强业态运行规划,指导项目有序实施。成都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的政策、规划和指导方针越完善,企业参与城市更新的发力点就越清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构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完善“一委一办一平台”,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形成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提高城市管理科学性、科学性、 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